10月17日是全國第六個“扶貧日”。當天,我省在淮安舉行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,會上對先進典型進行了表彰。我市2人獲評“全省脫貧致富獎”,2人獲評“全省扶貧濟困獎”,市農業農村局(市政府扶貧辦)獲評“全省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”。
響水縣運河鎮精準扶貧辦主任季正義,下足“繡花”功夫抓扶貧,做到全鎮941戶低收入戶戶戶到,所有低收入戶情況戶戶清,所有項目全程跟蹤落地,所有脫貧戶扶上馬送一程,確保不返貧。他研究與實施“三個精準”工作法,得到省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。家住濱海港經濟區三洪村8組的低收入農戶徐昌虎,在其妻換腎,孩子幼小,生活陷入困境的情況下沒有自暴自棄,在村組干部、結對幫扶人的幫助下,依靠政策,申請扶貧小額貸款,積極發展養殖項目,年出欄生豬70多頭。同時,他創辦烤肉店,年收入達到6萬元,一舉摘掉了低收入農戶的帽子。季正義和徐昌虎獲評“全省脫貧致富獎”。
市委駐阜寧縣幫扶工作隊隊員呂文賓,為駐點村實施三個產業幫扶項目,幫助化解村級債務,建立村級扶貧基金。他組建村文藝隊,助力脫貧攻堅。針對多起歷史遺留糾紛,他牽頭成立全市首家駐村法律扶貧工作站。為了不影響駐村工作,他擱置了研究生學習計劃,他的父母親先后住院都托付給妻子照料。今年他幫扶村一般貧困戶全部脫貧。呂文賓和省委駐濱海縣扶貧工作隊隊長李建方同獲“全省扶貧濟困獎”。
市農業農村局(市政府扶貧辦)在濱海探索特色產業+扶貧資產“雙產疊加”強村模式,構建了“黨組織+國有公司+龍頭企業+專合組織+產業大戶+村集體+低收入群眾+金融保險”的產業扶貧模式,深入實施特色產業引領和低收入農戶“五小工程”,加快了產業扶貧步伐。截至2018年年底,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初的11.8%降至1.82%,20個省定、91個市定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出列;建立“1+6+1”立體幫扶體系,創新實施多種扶貧做法;其中“四個一”運作機制案例,被國務院扶貧辦收入精準扶貧典型案例,創新了全國資產收益扶貧“濱海模式”。
請輸入驗證碼